拯救楼市大招,深圳引入新加坡模式?

太一控股集团2023-06-14 15:28:38


太一控股集团了解到常年稳坐人口增量冠军宝座的深圳,首度出现人口负增长。与此同时,最爱“加杠杆”买房的深圳,楼市不断降温,近两个月的二手房交易量持续下跌。

如何留住人才,盘活房地产,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。近日,深圳推出统租房改革模式,试图将局面扭转过来。

 

统租改革,打响人才保卫战

统租是什么呢?

政府把城中村接手过来,升级改造后再统一招租出去。简单来说,政府亲自下场,成为史上最大的"二房东”。

先来看下统租房的背景,按照深圳的计划,在十四五期间,要建设保障性住房74万套,包括公租房、保租房和共有产权房等等。今年计划筹集保租房套数11.4万套,是五年筹建目标最多的一年。

时间紧,任务重,深圳中心区的地不多,保障性住房盖的太偏又没人愿意去住,算完经济账之后,深圳将目光投向了城中村。

选择现成的城中村,改造成本低,也不用加建更多的保障性住宅,避免住宅供应过多导致房价下跌。不仅如此,推进统租后的租金还能多一笔财政收入,甚至可以为未来征收小产权房的房产税做准备。可谓是一石N鸟~

新加坡组屋制度

有人说,深圳这次是在学习新加坡的组屋模式,让市民们都能不再为了高昂的租金和房价烦恼。


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大约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,但新加坡却被认为是世界上解决住房问题最好的国家之一。这一切,要归功于新加坡独有的住房体系。

1960年代,刚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新加坡,社会发展比较落后,许多人只能住在又脏又乱的贫民窟中。新加坡开国领袖李光耀执政后,提出了“居者有其屋”的口号,并成立了建屋发展局(HDB),由政府出面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(组屋)的建设。

在之后的60多年时间里,新加坡累计建造组屋超过100万套,组屋户型从一室一厅到四室一厅都有,可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。截至目前,超过80%的新加坡人都居住在组屋中。


为什么这么多新加坡人愿意住组屋呢?

因为价格真的很香!而且周边配套齐全,生活便利。数据显示,新加坡组屋的房价收入比仅为4.8,即一个家庭不到5年的收入就能买得起产权年限为99年的新房。与香港(47)、京沪(44)、深圳(40)相比,新加坡人买房简单多了,难怪深圳想学习新加坡模式。


深圳真能做到“居者有其屋”吗?

但深圳真的有能力学习新加坡住房模式吗?

组屋制度的成功,得益于三大因素:

 

1

有地

新加坡政府手上拥有土地总面积占比90%;

 

2

有钱

新加坡于1955年就建立了公积金制度,公积金缴存比率在世界排名居前。

 

3

合理的税收制度

新加坡人口不多,去年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加起来也才400万,供给量不算特别大。在解决住房需求的同时,新加坡还采取措施打击炒房行为,比如对购买多套住房的行为征收额外买家印花税,将外籍人购房征收印花税提高至60%等等。

在这套组合拳的配合下,新加坡成为亚太地区住房保有率最高的国家。


那深圳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呢?

深圳跟新加坡最相似的一点是经济发展不靠卖地。深圳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不到20%,在这方面算是国内的佼佼者。另一方面,深圳是改革的先行区,年轻人居多,比较容易接受新模式。

但问题是,深圳人口流动体量巨大,但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大,且多为工商用地,住宅市场严重供不应求,据统计,深圳拥有约360平公里城中村建筑,约占20%土地面积,居住着超过1000万的人口。从这个数据来看,统租房要保障供给很难。


目前,关于统租的争议声不绝于耳,深圳西丽白芒村“统租改造”相关词条直接冲上热搜。

白芒村是“南山区租金洼地”,单间空房900左右,一房一厅则在1500左右。近期,白芒村许多租客突然收到清退通知,因政府统租需要,几万名租客需在6月31日前搬离。


有人说,深圳是在驱赶低端人口。被改造过的农民房,租金可能会迎来大幅上涨,市面上传出的消息是上涨10%。很多中低收入群体覆盖不了生活成本,会对这部分人群产生挤出效应。

与此同时,某大V发文称“深圳市统租房对签约人的年龄要求是18-40岁”,进一步引发了清洗低端人口的“阴谋论”。


对于上述担忧,深圳有关部门回应称,改造后的租金以不涨为原则。

赞同统租的网友表示,统租房可以让年轻人住的更稳定,租金涨幅参考当地平均工资涨幅来定,不会像二房东那样说涨就涨。而且统租房属于非市场化行为,有官方补贴,带有公共事业投资属性,改造成本可以被摊平。从政府角度出发,统租房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,带来的长期利益远大租金这种短期利益。

统租房后续发展如何尚未可知,但若要学习新加坡模式,真正做到百姓居有其所,不能只学习统一支配房源这一行为,更要做好相关制度的辅助工作,从税收、公积金等层面去打好组合拳。

 

撰稿 | 柳亣歌
编辑 | 爭上
编审 | Leyla